景區運營管理中經營森林康養項目的關鍵是什么
發布日期:2019-12-11 00:00:00瀏覽:
景區運營管理中經營森林康養項目的關鍵是什么?森林康養的自然養護的內容符合了現代我國人民所關注的趨勢,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健康中國”的口號,森林康養的自然養護的內容與之不謀而合。森林康養是時代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未來,森林康養不僅能在林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將成為國民的一種福利。
景區運營管理中康養森林要怎么經營
對于森林康養工作,大部分林業人關注的是林業本身,比如說“適合森林康養的森林應該怎樣景區運營管理”這樣的問題。
什么樹種適合做森林康養?需不需要補植一些苗木?其實現階段有關樹種和森林康養效果的研究不多,也很難為森林景區運營管理工作提供支撐。為適應森林康養需求而開展的森林景區運營管理工作,現階段主要是森林分密度調整。
過去曾有人從景觀美學角度出發,梳理過林分密度和森林景觀的研究資料。大部分研究認為林木密度在950-1300棵/公頃的森林景觀是比較理想的;如果以林分蓄積進行統計,大約是27-35立方米/公頃的森林美景度較高。
但是從森林觀光升級到森林康養之后,林分密度調整需要應對的不僅僅是視覺需求,只有對森林療養課程進行簡單分類,才能給出與課程類型相適應的合理林分密度值。藤本和泓等人提出,應將森林康養課程類似區分散步型、游憩型和運動型三類。
不過這種分類可能有些機械,如果是在森林中做藝術鑒賞或開演唱會,林分密度控制在50-100棵/公頃會更適合。
景區運營管理中康養產業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什么
從產業邏輯角度來思考,企業投資康養產業必須正視的幾個問題。
首先,康養產業的存在必須依靠一定的基礎設施。無論是旅游、養老、醫療、運動、文化等哪一類康養服務都不是在海市蜃樓里封閉發展,這必然確立房地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的先導地位。很難想象,一個連場館都不完善的地方能搞好運動,一個連餐飲、交通、住宿都困難的地區能做好旅游。
先導產業的發展滯后必然會對康養產業形成瓶頸,一些以康養為主導產業的市縣在戰略實施過程中不盡人意,問題很多出在基礎設施上。很多康養項目中,基礎設施在整個投入中占比超過80%甚至達到90%以上,建設和回收周期又相對較長,這正好對以資本運作和項目管理見長的房地產開發商構成利好。
在一些康養服務(比如遠程醫療服務)中,基礎設施配置的要求和重要性相對較低,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這一趨勢還會更加明顯。基礎設施配置水平對康養消費體驗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甚至可能因基礎設施的高額成本轉嫁制約消費。
其次,從消費供給角度講,康養產業所能達到的市場規模不可能超過一定時空范圍內康養服務供給的總量。目前一些康養服務的稀缺主要原因就在于供給總量不足。拿最常見的“看病難”來說,主要就是由于人均醫生數的嚴重不足造成的。很多城市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的困境也主要是供給不足造成的。
這就要求在進行任何一個康養項目開發時都應盡可能地統籌配置多種康養服務。不少養老地產項目經營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僅注重物業租售而沒有給消費者配套醫療、文化等其他必要的康養服務。可以肯定,那種能滿足居住、醫療、文化、運動等多種康養需求的社區化康養項目將受到青睞。
深圳艾肯是文旅項目或區域開發的全產業鏈服務商。機構提供旅游策劃規劃、景區運營管理、生態文旅設計和文旅資本投資四大業務板塊。十幾載春秋,機構已經成為華僑城、萬達、佳兆業等多家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在未來的道路上,艾肯機構繼續深耕文旅產業,將“創新者+實操派”落到實處。